登入
![]() |
亮點、創新與特色
主軸:強化學術質能與實務學習,提供穩定且可預期之就業方向 為確定學生畢業後有一專業技能,乃設立「升學輔導班」提供有意就讀研究所一良好輔導機制,或以「產學合作」方式,聘請業師提供學生實務技能之認識與工作之實習;並定期舉辦「台灣文學家牛津獎」與「戲劇公演」,一為對台灣本土之重要文學家致敬,表彰其學術崇高地位,一為讓學生自行創作、組織與編排,以公演方式,學習各項實務技巧,並凝聚同學對本系之向心力。 特色發展主軸 一、提供穩定且可預期之就業方向 (一)成立「升學輔導班」,協助其考取台、客語證照並就讀研究所,成為日後中小學之鄉土語言儲備師資。 (二)聘請業師並實施「產學合作」,讓學生為未來就業提早做準備。 二、強化學術質能與實務學習 (一)辦理「真理大學台灣文學家牛津獎」 (二)辦理「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戲劇公演」
創新:首創文學系引進業界師資,續航產學合作之效能 本系不僅是全國首創之「台灣文學系」(自1997年設立迄今,已20年),並且亦應是全國文學領域範圍內第一個引進業界高級主管以為本系師資,增強學生圖書出版、節目企劃、寫作劇本、發想創意……等之實務能力;輔以本系產學合作(應也是全國文學相關系所之首創)時之應用,使學生獲致未來工作之實務本能。 一、創新之具體策略 (一)遴聘業界優秀高階主管,於本系開設實務課程,自102學年度以來,至今共聘任如下教師及課程:
(二)隨時代脈絡更新課程(或師資),如蘇宇暉老師所開設之「創意寫作」(105學年下學期)便是因應學生對時事發展能有即時深刻之反應而開設。
亮點:提供學生穩定之就業方向 主要方面有二:一為成立「升學輔導班」,輔助學生考取國立大學研究所,成為未來中小學之台語、客語儲備師資;二為加強實施「產學合作」,使學生擁有實務經驗,於畢業後與未來工作,無縫接軌。 一、於大學期間開設「台客語證照輔導班」(劉沛慈老師負責台語方面,錢鴻鈞老師負責客語方面),使有志未來成為「中小學鄉土語言」教師的同學,考取初、中、高級之證照(教育部已明令,未來惟通過高級證照考試者,方能成為中小學此方面之教師)。 二、鼓勵學生繼續升學就讀研究所(近三年來分別有5人、10人、14人均考取國立大學研究所,近兩年約佔該班比率三分之一),並利用就讀期間培育自身有更高的學養,另一方面努力考取「教育學程」,儲備未來成為此方面教師之所有必備條件。 三、以獎學金方式鼓勵學生努力考取證照,本系目前有兩項本系專屬獎學金優惠提供考證照之學生:一為「陳凌獎學金」,由本系退休教授陳凌提供,補助每位考生報名費(於考前補助一半,考取後再補助另一半,未考取者則不補助此另一半費用)。一為「天母扶輪社獎學金」,每年2位,每位2萬,其基本門檻即必須要有台、客語初級以上之證照。 四、自101學年度以來至今已與30家公司簽訂產學合作,如今年105學年度共簽訂3家,分別為「李江卻文教基金會」、「青睞影視」與「狂想劇場」。 五、由於產學合作除訓練學生實務經驗外(與所合作之公司洽談,提供暑期實習名額),也希望藉由工作時學生的認真度獲得實習單位之賞識,並在畢業後直接進入該公司工作。但工作名額有限,極易飽和,因此則需每年擴點1-2家公司與之簽訂合作意向書,如此學生方能有多一些就業之機會。 六、每年持續邀請2-4位不同領域之業界主管前來演講,加強學生對未來就業之心理準備,以105學年度為例,本系共邀請四位主管前來,分別是:
本系特色規劃
一、未來發展方向及特色一:舉辦「真理大學台灣文學家牛津獎學術研討會」本系為全台第一所設立之台灣文學系,自1997年設立以來,迄今已將邁入第21年。而為表彰對台灣文學有傑出貢獻之文學家,從第一屆起,特設立「真理大學台灣文學家牛津獎學術研討會」,至今得獎之台灣文學作家有巫永福、葉石濤、鍾肇政、王昶雄、林亨泰、陳千武、詹冰、錦連、廖清秀、黃靈芝、黃娟、杜潘芳格、鄭清文、李喬、李魁賢、趙天儀、東方白、鍾逸人、田雅各、曾貴海等台灣文壇重要瑰寶(第21屆則為吳晟先生),此研討會如學界大老莊萬壽教授、陳萬益教授等均言,已是國內文學界最受矚目與期待之文學研討會之一。 二、未來發展方向及特色二:舉辦「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戲劇公演」本系在2010年北遷回淡水校區後,為增進學系裡同學的感情及加強母語之訓練,便舉辦「戲劇公演」,以班級為單位,從腳本構思、腳色選定、燈光控制、道具、服裝……等,均由各班自行籌畫,。公演時亦聘請專業人士前來擔任評審,對學生無論是細部或整體呈現,均能提出專業特殊之建議。 ![]() |